无棣古城 ︱荷花湾是一个让人可以诗意的地方(配图讲解词 / 李文明)
无棣文旅
/06-22 14:20/本地旅游1386各位朋友,丛林塔影今犹在,十里荷塘显雏形。谁取天街瑶池景,移来人间落古城。我们前面是古石板路,石板路是我国古代高等级的道路,整个十字街我们都采用这种沧桑刚劲青石板块错落铺就。
丛林塔影今犹在,十里荷塘显雏形。
谁取天街瑶池景,移来人间落古城。
在我左手的正前方是②无棣印象。以传统的“堆山”造园手法,一改原有的平地感觉。漫步其中蜿蜒小道,水下可观锦鲤戏荷,廊上欣闻鸟语声紧。
无棣印象与他处迥然不同,南望江南金街粉墙黛瓦;再见伊人,芙蓉桥上,在水一方;
大觉寺、海丰塔倒影水中,塔身亭亭,倒影丽丽,殿阁映辉。东见栈道曲曲,荷叶田田;
西望城墙逶迤,叠石仙境。 此可谓景随步移,古城美景尽收眼底,不仅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是摄影爱好者取景的好地方。
许多游客都在此拍照留念,我县多家摄影公司也将此处定为了内部婚纱摄影基地。
在我们右前方的小岛是③棣棠花海,“无棣”之名,始见于《春秋左氏传•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
“无”古时表示大的、繁的、多的东西,“棣”《辞海》称:“棣,棠棣,落叶灌木”。
春秋时无棣“遍生棠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从而构成“无棣”原生之名。
取名“棣棠花海”寓意皆缘于此。
州上棣棠花如火如霞,飞舞轻扬,长廊九曲回环,广场碧草如荫;游人信步绿涛花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然如入仙境。
在我们正前方是,④宜春门和永济桥。《无棣县志》记载:无棣古城“城周九百九十九步,高二丈,阔五尺,有奇门四,元至正十七年平章于保保重修,明洪武正统间又重修,明嘉靖三年知县王训增筑,高八尺,阔五尺馀,置更庐十二,署门额,东曰宜春、南曰迎恩、西曰通衢、北曰镇海。四十四年间,知县喻晓修四城楼,各署一匾,曰:东望蓬莱,南宗岱岳,西拱神京,北镇沧溟。”
东城门即宜春门,城门高17.73米,长33.7米,宽19.4米,全部由青石砌筑,内部框架结构,上部门楼为二层纯木质结构。
东城门桥又曰永济桥,为单拱石桥,跨度24米,设计拱高4米,可通行大型画舫。
桥的南北两侧是护城河,外岸线长2600米,河面宽40—120米,水深4.6米,游人可乘船驾舟沿河欣赏整个古城外围的景观风貌。
在我们正前方是,⑤曲院风荷和叠石仙境,曲院风荷取名于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景碑小院。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是以观荷为主题,外设曲廊浮于水上,内空间以叠石雾效和荷花点景,丰富台地立面;上挂水帘、下投射灯、四周加以造型松、迎春等景观苗木点缀,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水雾四处飘逸,令人不胜遐想,恰入人间仙境。
在我们左手边是⑥古城墙。这段古城墙是无棣古城历史的见证。无棣自586年(隋开皇六年)建县至今,历经1400多年,期间共建县城三座。今无棣县旧城区,建于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其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四周设城墙,夯土筑成,四向设有城门,角置炮台和钟鼓楼,即现在古城的基本格局。伴随着朝代更替,城墙几经战火,时至今日环古城区虽有断续的水系,再没有连续的城墙。而它本身,也似乎成了一道历史的分界线。现在,我们在原址恢复的这段古城墙,总长181米,墙高5.5米,改为大块青石垒砌,旨在保存和还原人们对城墙往事的美好回忆。
这边请,在我们右侧、荷花湾的中心有一⑦古井亭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韩信由燕伐齐在棣摆下“迷魂阵”,魏王豹迎战三百回合,落败迷失方向陷入荷花湾,中卸甲风阵亡,临死前将所穿盔甲挂于井边的歪脖柳上,所用兵器金锏长戟投入井中。
后来,这口井就变得越来越深不可测,且常年不枯。附近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比先前更清洌甘甜,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
遗憾的是,原来的“歪脖柳”已经在“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又补栽了这棵新树。现在,古井亭已成为荷花湾有名的历史古迹。
在我们正前方是⑧芙蓉桥。据史料记载,芙蓉桥最初仅是荷花湾畔的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在大觉寺东北角有一白衣庵,庵内住着一位叫荷花的出家姑娘。
这座小桥是她外出的必经之路,后荷花姑娘因化缘积劳成疾。
这件事不久便传遍了整个古城,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多久就将小木桥改建成了一座平稳的单孔石板桥。
荷花即出水芙蓉,“芙蓉桥”也由此得名。
“芙蓉桥上曾相识,橹声摇去江声急”,我们现在恢复建设的芙蓉桥仍在原址、沿用原貌,建设为单孔石拱桥,桥高7米,可通大型画舫。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古城东南角的棣台烟雨广场,过去这里是古城居民休闲聚会的场所,将来大型的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
在我们正前方是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⑩大觉寺和海丰塔。
大觉寺本命普照寺,五代高僧恒超曾在此修行24年之久,寺内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偏殿等建筑,供奉有铜铸三世佛、十八罗汉。
寺内海丰塔本命普照寺舍利宝塔,卫视三级,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由尉迟敬德监督修建,史称唐塔,塔高45米,按八角十三级楼阁砖塔结构建造。
1300多年来,大觉寺与海丰塔,默默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变,2009年8月无棣大觉寺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荷花湾景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朋友,继续参观下一景点吴式芬故居。
许多游客都在此拍照留念,我县多家摄影公司也将此处定为了内部婚纱摄影基地。
在我们右前方的小岛是③棣棠花海,“无棣”之名,始见于《春秋左氏传•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
“无”古时表示大的、繁的、多的东西,“棣”《辞海》称:“棣,棠棣,落叶灌木”。
春秋时无棣“遍生棠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从而构成“无棣”原生之名。
取名“棣棠花海”寓意皆缘于此。
州上棣棠花如火如霞,飞舞轻扬,长廊九曲回环,广场碧草如荫;游人信步绿涛花海之中,心旷神怡,飘飘然如入仙境。
在我们正前方是,④宜春门和永济桥。《无棣县志》记载:无棣古城“城周九百九十九步,高二丈,阔五尺,有奇门四,元至正十七年平章于保保重修,明洪武正统间又重修,明嘉靖三年知县王训增筑,高八尺,阔五尺馀,置更庐十二,署门额,东曰宜春、南曰迎恩、西曰通衢、北曰镇海。四十四年间,知县喻晓修四城楼,各署一匾,曰:东望蓬莱,南宗岱岳,西拱神京,北镇沧溟。”
东城门即宜春门,城门高17.73米,长33.7米,宽19.4米,全部由青石砌筑,内部框架结构,上部门楼为二层纯木质结构。
东城门桥又曰永济桥,为单拱石桥,跨度24米,设计拱高4米,可通行大型画舫。
桥的南北两侧是护城河,外岸线长2600米,河面宽40—120米,水深4.6米,游人可乘船驾舟沿河欣赏整个古城外围的景观风貌。
在我们正前方是,⑤曲院风荷和叠石仙境,曲院风荷取名于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景碑小院。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是以观荷为主题,外设曲廊浮于水上,内空间以叠石雾效和荷花点景,丰富台地立面;上挂水帘、下投射灯、四周加以造型松、迎春等景观苗木点缀,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水雾四处飘逸,令人不胜遐想,恰入人间仙境。
在我们左手边是⑥古城墙。这段古城墙是无棣古城历史的见证。无棣自586年(隋开皇六年)建县至今,历经1400多年,期间共建县城三座。今无棣县旧城区,建于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其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四周设城墙,夯土筑成,四向设有城门,角置炮台和钟鼓楼,即现在古城的基本格局。伴随着朝代更替,城墙几经战火,时至今日环古城区虽有断续的水系,再没有连续的城墙。而它本身,也似乎成了一道历史的分界线。现在,我们在原址恢复的这段古城墙,总长181米,墙高5.5米,改为大块青石垒砌,旨在保存和还原人们对城墙往事的美好回忆。
这边请,在我们右侧、荷花湾的中心有一⑦古井亭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韩信由燕伐齐在棣摆下“迷魂阵”,魏王豹迎战三百回合,落败迷失方向陷入荷花湾,中卸甲风阵亡,临死前将所穿盔甲挂于井边的歪脖柳上,所用兵器金锏长戟投入井中。
后来,这口井就变得越来越深不可测,且常年不枯。附近的井水都咸涩难饮,唯有这口井比先前更清洌甘甜,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
遗憾的是,原来的“歪脖柳”已经在“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又补栽了这棵新树。现在,古井亭已成为荷花湾有名的历史古迹。
在我们正前方是⑧芙蓉桥。据史料记载,芙蓉桥最初仅是荷花湾畔的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在大觉寺东北角有一白衣庵,庵内住着一位叫荷花的出家姑娘。
这座小桥是她外出的必经之路,后荷花姑娘因化缘积劳成疾。
这件事不久便传遍了整个古城,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多久就将小木桥改建成了一座平稳的单孔石板桥。
荷花即出水芙蓉,“芙蓉桥”也由此得名。
“芙蓉桥上曾相识,橹声摇去江声急”,我们现在恢复建设的芙蓉桥仍在原址、沿用原貌,建设为单孔石拱桥,桥高7米,可通大型画舫。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古城东南角的棣台烟雨广场,过去这里是古城居民休闲聚会的场所,将来大型的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
在我们正前方是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⑩大觉寺和海丰塔。
大觉寺本命普照寺,五代高僧恒超曾在此修行24年之久,寺内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偏殿等建筑,供奉有铜铸三世佛、十八罗汉。
寺内海丰塔本命普照寺舍利宝塔,卫视三级,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由尉迟敬德监督修建,史称唐塔,塔高45米,按八角十三级楼阁砖塔结构建造。
1300多年来,大觉寺与海丰塔,默默见证了唐宋元明清的盛衰巨变,2009年8月无棣大觉寺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荷花湾景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朋友,继续参观下一景点吴式芬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