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在中国的古代艺术当中,园林是相对来说较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

[复制链接]

288

主题

332

帖子

125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58
发表于 2021-1-10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的古代艺术当中,园林是相对来说较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错落有致的假山、曲折回环的流水,还有那些具有美感高低相错的树丛,无不彰显出设计者妥帖的心思和较高的艺术造诣。而园林的持有者也是五花八门,一直以来,能够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精力来对园林进行设计、建设、维护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贵的群体,譬如皇室、官员等。

但是发展到唐朝,文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力量也有所增强,他们也渐渐成为了园林的持有者,因此就衍生出了特殊的园林类型——文人园林。而一般的园林更多是用来观赏,文人园林却不一样,因为其背后,往往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政治内涵,可以说,文人的园林既可以作为入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为文人提供了退隐的空间。


一、文人如何获得园林?

01.购买与继承成为文人获得园林的主要途径

在唐朝,文人们主要是通过购买和继承等形式来获得园林的。就购买这一途径来说,唐代园林的买卖是合法的行为,因此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买卖园林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文人们只要办理好相关的手续就能成为园林的持有者。而在唐代买下一座园林可比买房贵多了,因此,也是有一定资产的文人才会买园林,他们大多是为官较长时间,有了一定的财富,因此才有实力来购买园林。

还有一类文人就是属于第二种途径获得园林的了——继承,这就是典型的家里有矿的文人才会干的事儿。如李德裕在死后就曾经立下遗嘱,要求由其子孙来继承他的园林,杜牧、陆龟蒙等人也是通过继承的方式来获得园林的。


02.君主的赏赐也是文人们获得园林途径之一

在唐朝时期,还有一部分文人园林的获得都是通过君主的赏赐,而能够让君主赏赐园林的文人,自然就是能力突出或者成绩优异,如果不是深受皇帝信任,就是为整个国家立了大功。因此,如果文人能够得此殊荣,无疑会在以后的仕途中得到器重,被君主赏赐园林也就成为了仕途中的加分项了。

对于君主来说,赏赐园林既是君恩浩荡的表现,成就了自己的美名,也能够激励文人更加效忠朝廷,总而言之,这是双赢的一件事。唐代受到皇帝赏赐园林荣誉的就有李林甫、萧瑀等人,都是后来成为了皇帝宠臣的文人。


除了在仕途中的文人可能得到君主赏赐园林的殊荣外,一些退隐了的文人也有此机会。唐代崇尚道教,前期的统治者们还将自己姓李与老子结合起来,认为老子就是其先祖,可见对道教的尊崇。

而道教思想又往往和隐士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时候皇帝也会将园林赏赐给一些隐士,如李泌、贺知章、卢鸿等人,都是在经历了官场之后产生厌倦之心,后选择归隐山林,但是皇帝依旧对他们施以赏赐园林这样高规格的礼遇。

唐朝多隐士,但是却少有隐士能够得皇帝赏赐园林的荣耀,可见不管是在仕途还是退隐之后,由皇帝来对文人进行园林的赏赐都是当时政治权利在文人身上的外在表现。


03.唐代文人获得园林的其他途径——他人赠与

由于园林属于不动产,因此作为物品也可以通过文人好友或亲族之间的赠送来实现关系的转接,还可以出于打点关系或表达亲好之心等不同的目的完成赠与。如唐代萧嵩就将自己的园林送给了牛仙童,还有同朝代的王缙也曾要求萧复将园林赠送给自己,可见在唐朝,也有部分文人是通过他人赠与的形式来获得园林的。

二、唐代文人与园林的碰撞——仕途退隐总相宜

01.进可居庙堂——园林成为唐代文人的晋升之阶

对于正在仕途中的文人来说,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园林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就像我们前面所说,一些统治者也乐于将园林赏赐给肱股之臣,既能够留下自己施恩惠下的美名,又能够激励宠臣们继续为国家效力,效忠朝廷,是非常好的拉拢人心的一种方式。


在另一方面,统治者所赏赐园林,也会在文人群体中引起连锁反应,那就是文人们掀起了一阵建造园林的热潮,以表示他们的政治立场和审美是与统治者站在同一方的。如唐代韦嗣立就是凭借着营建园林而实现晋升的较好例子,他曾经在骊山特意挑了一个秀美的地方营建自己的园林,由于园林建的非常好看,在建成的当天举行了较为盛大的庆祝仪式,还吸引了唐玄宗亲自前往观赏。

玄宗皇帝对这座园林赞不绝口,亲笔题写了匾额,封韦嗣立为逍遥公,还为其作了诗。韦嗣立也因此获得了同行的倾慕,往后的仕途也是平步青云,足以见得如果善于运用好园林,对于仕途是很有帮助的。

换个角度说,能够拥有一所园林,也是身在仕途的文人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当时文人们普遍都有园林情结,如白居易、牛僧孺、裴度等人,都是当时的园林持有者。


02.退可隐山林——园林成为隐士们隐于市的栖身之所

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唐朝多隐士,而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隐者的最高境界,便是在闹市之中依旧心如止水。唐代的文人园林则是很好地满足了隐士们要达到这一境界的需求,他们之所以退隐,大多是看破了官场的险恶和勾心斗角,又或者是在仕途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重用后深感仕途失意,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而选择退隐。

当然也不乏一些沽名钓誉的文人假借退隐之名修建园林来博得社会认同后又重新入仕。


但是大部分的隐士都是出于真心来修建园林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如柳宗元在接连被贬之后深感政治理想的幻灭和人生价值逐渐失去实现的平台,便自己买地置园,将自己政治上的苦闷和抑郁不得志的心情寓于园林建设中的每一处景观并且在整个园林竣工之后将院子里的溪水、山丘、亭台楼榭都冠以“愚”名,倾注的也是自己内心真实所想,他在后来的人生中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所设计的园林中。

因此,园林不仅是文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更是为文人们的隐居生活提供了栖身之处。


三、为何文人都与园林有不解之缘?

01.政策的扶持使得文人群体壮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隋朝时期发明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打破了以前固有的阶层壁垒,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而科举制因其科目的限制,也催生了一大批文人群体的诞生。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在唐朝得到发展,统治者们对文人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并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人的群体中去。

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群体的壮大,所带来的就是文人们手中所能够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累积,因此文人们购买园林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普遍,乃至于到了后面园林成为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02.唐朝经济的发展为文人们营建园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余朝代都是排得上号的,海内升平的盛世气象和日益进步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为园林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文人们通过为官积攒俸禄,投入到园林的购买与营建之中,而园林从设计到建设到落成再到后期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参与其中,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许多无业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因此,文人对园林的热爱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经济推动作用。而随之发展的经济也为文人们营建园林提供日益坚实的物质基础。


03.园林的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开篇我们就已经提出,园林的持有者不仅只有文人,还有皇室、士族等群体,特别是门阀士族,他们在魏晋时期通过九品中正制实现了大量的土地兼并,这就为营建大规模的园林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而在这其中所发展起来的经济也可称之为庄园经济。

而庄园经济自汉朝以来,到了魏晋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唐朝时期,园林艺术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这就为唐代的文人园林迅猛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结语

唐朝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实力的支撑,再加上政策和制度的东风,使得文人群体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有此基础,文人园林也就成为了唐朝较为独特的经济特色,为文人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种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无棣论坛

GMT+8, 2024-5-18 05:45 , Processed in 0.0414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