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4
- 0
化龙巷创始人钱钰:我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我的互联网创业一直在一个三线城市——江苏常州、围绕一个叫“化龙巷”的网站展开。如果你做过区域网站创业,大抵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我们的网页设计是全国地方站的模板,同期比较知名的还有杭州19楼、厦门小鱼等。
从大学开始,我就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互联网领域。读的是英语专业,但机缘巧合被学校网络中心老师发掘。从维护校园网、到创办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站“在意”、再到到毕业回家创业,我一直在做着“社区”的运营工作,对社区有很深的情感。
毕业后,我就职过大学教师和传统地方电视台策划岗位,直到2007年我从常州电视台离职正式创办“化龙巷”网站,为常州地区的网民提供信息服务。而今11个年头了,一直“专情”于本地市场。
本地生活服务业一直是巨头争夺的要地,美团、拼多多、唯品会,尤其将目标锁定在三四线城市。在PC时代,近水楼台,牢牢“掌控”过本地网民的,曾是散落在各个地区的地方站,只是好景不长。
移动时代来临以后,原本PC端的论坛等产品形态太过老旧,为区域网站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的discuz和phpwind各自被腾讯阿里收购,产品上跟不上移动浪潮,短暂辉煌的地方网站全线溃败或转战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接棒地方生活,新榜发布的民生类自媒体榜单前20名中,约有一半是当年知名的地方网站。一部分传统的技术站长,商业模式和思维都比较陈旧,大多被拍“死”在后浪中。
城市微信公号自微信五年高速发展后便开始逐步衰落,到今年,除了一线城市依靠品质创作、策划能力还能维持营生,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公号已经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化龙巷从3个人团队到300人团队,年营收从几十万到今天数千万,业绩增长保持每年20%以上。在这种恶战中我们生存下来,依赖的是坚持深耕的执著心,和未雨绸缪的危机感。
我们做了几件事——
(1)我们投入了更多的技术力量开发移动端产品“化龙巷APP”,甚至成立了类似“移动端Discuz”的移动社区项目“千帆云”,抢回本地流量高地。
(2)我们从绝大部分站长喜欢的吃喝玩乐小行业里走出来,聚焦了城市生活中的大额刚性消费,买房、装修、买车。
(3)我们强化了为本地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团队,以互联网为中心,打造新型的本地“广告公司”、“营销公司”、“活动公司”。
(4)微信的红利我们也没有错过,目前打造了本地领先的APP+微信公众号+电商小程序的流量入口。
除了做好化龙巷,我们也尝试过开拓外城市,2010年左右进军过南京,苏州,但由于团队能力和当时的论坛模式极其需要积累和文化积淀,这个创业铩羽而归。
在2015年,我们重启两个全国项目“千帆云”和“航加云”,分别为全国区域网站和区域媒体提供APP技术服务和垂直变现(包括商户小程序)技术服务。2015年12月底,我们成功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5034)。
第一桶金的故事
我的第一桶金来得并不算难。
在创业上我一直强调自己的责任感,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公司从成立开始,就一边建设平台一边做营销拓展,当时社区人气还没有到达最鼎盛时期,但好就好在当时的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很多小商户愿意做做尝试。
借助在南京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在传统媒体行业积累的策划功力,我们并没有花很大力气就做到了公司盈利,逐步从借用的别人的空场地,到拥有独立的办公室。
第一个一百万
第一个一百万,在成立公司后第二年(2008年)就达到了。
和其他技术站长“在家等广告”完全不同,受到传媒里强势领导和主动营销的影响,我总结了一整套的营销打法。当时招募了4-5人的销售团队,主动营销,什么活都干,第二年就直接干到了一百万的营收。
第一个一千万
在我的创业历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我的师父,一个成功的把两个户外媒体公司卖给两个上市公司的牛人。创业初期,他多次给我指导,在所有区域网站都还集中于吃喝玩乐的时候,他就和我指明了两条道路:第一,尽快脱离吃喝玩乐小行业,他比喻这种小行业是小老板用买菜的血淋淋的钱挤给媒体,让我专注切入房产,家居,金融等大大行业;第二,尽快利用市场声势和公关手段,做大网站品牌影响力,尽快提升价格为现在的十倍。
后来有机会到当时如日中天的“篱笆网”学习,他们的运营总监“花火”对我们倾囊相授:告诉我网站的定位一定要专注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要做大家要花掉半辈子积蓄的大行业,高利润行业。那次谈话对我这十年创业太重要了,回来以后我就开始专注这些垂直行业“内容池”建设。
后来,在本地我做了很多专业栏目和大型活动,不断拉升平台“势能”,换了更好的办公室,提升了企业形象,同时借助当时的“分类信息”热潮,把网站流量带入新的高度。
2012年,我们收获了第一个千万营收年。
我的创业心得
1. 只专注一个点创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抓住永恒不变的价值”一直是我的理念,人是物理动物,中国是城市聚居型国家,城市人口密集度太高,各种需求旺盛,一定会有层出不穷的机会。